脚架这一个摄影配件,可以说自从相机被发展出来之后,就是在拍摄上必要的一个配件,想必大家或多或少应该都有见过最古早的箱式照相机,一个木头箱子,前端正中央镶嵌了镜片上去,后方装好银板后用一块布遮着,避免曝光,等到要拍摄时,摄影师的人头钻进那块布,按下快门,一张照片就这样诞生,而支撑这一台箱形相机的就是脚架。
这是在相机发展的初期,相机与脚架是那么的密不可分,而且应该是说脚架就是相机的一部份,但是随着相机的发展,到现在数码相机的时代,并没有因为相机的性能越来越强,脚架就随着时代而消逝,现在脚架是相机的配件,并且脚架的发展越来越多元,从一般的三脚架,到单脚架,还有桌上型脚架,章鱼型脚架,甚至还有利用保特瓶盖上方的盖子,做成可以锁上相机的脚架螺丝孔,林林总总的这些脚架,唯一的功能就是稳定住你的相机,让相机拍出没有晃动的照片。
在所有的摄影器材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摄影器材论斤卖" ,越重的就越贵,价格是呈等比级数往上加的,不过这一句话,似乎不适用于脚架这项配件,同品牌脚架在相同的载重条件之下,越轻的越贵,而且也是呈等比级数的贵。
拥有单反相机的大家都知道,单反相机比起一般的小型相机,要重上很多,如果外出多带个几颗镜头,背包的重量就直线上升,甚至在外出拍摄时的器材选择,脚架要不要携带出门,也变成一种困难的抉择,同等级的镜头,几乎不可能轻量化,能够轻量化的摄影配件就只有脚架了,所以说买一支脚架,是每个拥有单反相机的朋友都会考虑到的,但是如何买一支适合自己的脚架,这中间的学问,可就是初入门者所不知道的了。
我的两支三脚架
在开始分享脚架选购经验之前,先来看看我自己拥有的两支三脚架吧。
第一支是我的旅游用脚架,放在电子秤上面量一下总重量,GITZO G1028 (脚架) + G1178M (云台) + 脚架外的包覆及背带。
总重量是 1184G 。
第二支是我的怪脚,一样用电子秤还量一下总重量 (别担心这个秤可以耐 5KG ) ,GITZO G2220 (脚架) + G1276M (云台) 。
总重量是 2936G 。
两支脚架重量差 2.5倍,当然立起来的高度有差。
承载重量也有差,G1178M 可载重 4KG ,以我最重的器材来看,已经足够,G1276M 载重 5KG,我自己使用起来绰绰有余。
选购自己的第一支脚架
为什么我自己会买两支脚架,现在开始话说从前,自开始买了 Nikon F100 之后,对于脚架,碍于预算问题,就只想买一支就好,在购买脚架之前,做了许多的功课,当时所看到的信息,不外乎就是要求脚架的载重与稳定性,所以我做功课的方向,也是从这两个方向去找适合的脚架。
看中意的品牌就是 GITZO ,但是GITZO 的脚架有很多款,有 1号脚、2号脚 .... 、全开高度与全缩长度、低角度、可倒插中柱、铝合金、碳纤维 ........ ,云台有三向云台、球型云台、双球型、快拆型、镁合金 ....... 看的是眼花瞭乱,一时之间还真不晓得该怎么选,之后看到一个 GITZO 脚架的规则,GITZO 的脚架分为 0 ~ 5 号脚,云台也是 0 ~ 5 号云台,基本上是 0号脚架配上 0号云台,2号脚架配上 2号云台,而云台的号数可以比脚架大上一号,可以用 1号脚架配上 2号云台,我想 1 ~ 2 号脚架是适合我用的载重,稳定性也足够,因此就缩小了范围,朝 GITZO 的这两号脚架来选购。
GITZO 1 号脚架可以撑 4.5KG ,2号脚架可以撑 6KG ,以我个人所拥有的器材来看,载重方面 1号脚架即可声任,就全开高度来看,小弟身高 172cm ,1号脚架的全开高度,配上云台,锁上相机后,在不升中柱的状况下,必须要弯着腰才有办法直视观景窗,就这一个因素,弃一从二,锁定二号脚架。
云台方面,主要分为三向云台和球型云台,亲自到店面操作了一下,球型云台才是我想要的操作手感,但是要买单球的,或是双球云台,在这边陷入了思考当中,在这边,先拉回脚架的选择,因为如何选择了现在这支脚架,跟购买这一颗双球云台有很大的关系。
从锁定二号脚架后,GITZO G1220 G1227 G1228 这三支脚架就是我锁定的目标,其中 G1220 是铝合金脚架,G1227 和 G1228 是碳纤维脚架,G1228 为四节脚管,G1220 和 G1227 是三节脚管,全开高度是四节脚管要高,碳纤维脚架较铝合金脚架要轻,但是价格是同等级铝合金脚架的两倍以上,偏偏四节脚管的脚架没有铝合金款,考虑到现实问题,G1220 就是我的目标了。
就在这个时候,在 GITZO 原厂网站,看到了 EXPLORER 系列的脚架,三支脚管可以固定在任何角度,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型,中柱移到旁边,可任意翻转,任何怪异的拍摄脚度都可以做的出来,这支脚架真的是太炫了, EXPLORER 系列的脚架,总共有三款,分别是 G2220 、 G2227 和 G2228 ,相对应到了 G1220 、 G1227 及 G1228 ,这时我的脚架选购目标马上转换, EXPLORER 系列才是我要的,这时便宜又大碗的 G2220 ,就这么入手了,记得当年欧元还不像现在这么高,入手价是 5500 。
在 GITZO 的网站上,EXPLORER 建议搭配 G1276M 双球云台,原因无他,双球云台配上 EXPLORER 这支怪脚,任何拍摄角度都做的出来,正确的来说,这样的搭配,能够适应室内外各种地型,不管在多么崎岖不平的地方,EXPOLRER 就是有办法架稳你的相机。
这几张使用范例,只是 EXPLORER 的极少数应用方式,低角度的摄影,不用把脚架摊到那么开,利用中柱旁移的特性,转一转动一动就可以调整到低角度的摄影。
一般三脚架在室内往外拍,或前方有个高高的栏杆,用广角镜要构图拍摄时,这左右的窗户或高高的栏杆很难闪的过去。
就像这样的状况,用广角镜构图拍摄,左右一定会拍到窗户。
普通的三脚架有个解决方式,缩起两支脚管,只有放长一支,两支缩起来的脚管直接架在栏杆上。
这样在使用广角镜构图时,视角的阻碍就少了很多,但是普通的三脚架,脚管张开的角度没办法任选,在这方面上的应用,就有些碍手碍脚的,最快的方式就是清扫视界.... 拆 ..... ,不过真的能拆吗?
EXPLORER 系列,脚管张开的角度可以自行决定,因此要架上去这种环境,可以说是非常的容易,加上旁移的中柱,直接拉到水平,将相机申到窗外,就不用清扫视界了 .... 。
不过因为整个脚架的重心在相机上,在架相机时要特别小心,旁移的中柱后面最好加挂相机背包,平衡一下整支脚架的重心,以免相机整个掉了出去,因为会用到这种方式架脚架的地方,相机掉了出去,不是摔坏就是捡不回来。
G2220 与 G2228 这两支,铝合金及碳纤维的差别,G2228 大概较轻 0.25KG 左右,G2220 全开高度 162cm 、G2228 全开高度 164cm ,为了轻 250g 这么一点重量以及高那 2cm ,要多花一倍多的价格,因此才选择了 G2220 ,而 G2220 确实也非常的好用。
购入第二支脚架的历程
GITZO G2220 + G1276M 在陪了我三年多之后,这段时间内,只要是出门拍照,几乎都会背着脚架同行,背着上火车环岛,背着到山中拍照,背着到海边拍日出,足迹踏过台湾很多地方,可是,背到后来,怎么觉得这脚架越背越重,因为相机和镜头越买越重,再加上一支近 3KG 的脚架在折磨着耐性,有时重到心理会想把脚架直接往山里面丢。
每当行程结束后回到家,想着每回的行程,在台湾旅行背着这样一支脚架,就已经累成这样,如果要出国旅行,那不就真的当场挂点在国外?于是我又开始做功课,这回要找的是一支能够让我带出门旅行的脚架,选构的重点已经不一样,轻量化才是选构这支脚架的重点,但在轻量化以外,稳定性仍然是很重要,因为在脚架上的相机及镜头,多半比脚架要贵上好几倍。
买一支轻但不稳的脚架,带出门后会不敢用,买一支重且稳的脚架,会懒的带出门,跟没买一样,重量轻、稳定性够的脚架,唯有朝碳纤维脚架着手;按照惯例, GITZO 仍然是我的首选,这次看上的是 0号脚架,型号是 G1028 ,四节,全开高度 138cm ,负重 2.5kg ,重点就在这,整支 G1028 只有 0.79KG ,比起 G2220 ,重量只有 1/3 左右,算一下自己身边的器材,最重的就是 D2H + 70-200 VR 了,加上去大约是在安全负重的 2.5KG 左右,所以 G1028 就是第二支脚架的不二之选。
在购入了这支脚架,朋友看了 G1028 的最后一节脚管说,怎么这一节脚管那么细啊,这样真的够稳吗?每当听到这样的说法时,就实际张开试给朋友看,架上相机,稳定性绝对足够一般拍摄需求,但是也因为这支是 0号脚架的关系,不适合用于那种半小时到一小时以上的长时间曝光,曝光时间如果是在短短的两三分钟内,那么 G1028 算是堪用,如果只是用来拍摄日出或夕阳,快门通常在 30秒内,那么 G1028 是绰绰有余。
购买 G1028 当时,为 G1028 配的云台是 G1177M ,载重 4KG ,相较于 G1028 的负重 2.5KG ,G1177M 的负重是 OK 的,但是 G1177M 是非快拆型的云台,在使用上甚为不便 (这时才感受到快拆板的方便性) ,所以用了一年多以后,在看到 GITZO 推出了 G1178M ,就是 G1177M 的快拆版本,所以就把 G1177M 卖了,另外再买 G1178M 球型云台。
G1028 + G1178M 在应用上虽然不若 G2220 + G1276M 那么的有弹性,轻便才是选购这支脚架的主要目的,况且不是每次出门,都会遇到非得用 G2220 + G1276M 的状况,现在 G1028 + G1178M 就变成我的旅游用脚架,为了旅游方便携带,且不想用脚架背袋装着带出门,个人想到了一个外出携带的解决方案,详细的部分可以参考我另外写的这一篇 "[分享] 为你的脚架许一条背带" 。
===========================================================
脚架的携带方式
我的 EXPLORER 这支脚架,并没有因为买了 G1028 + G1178M 后,G2220 + G1276M 就被我卖掉,两支脚架分别有不同用途,G1028 + G1178M 真的又轻又好用,每回出门旅行必背,背着 TAMRAC 777 这个水果盘包包,可以将脚架插在旁边。
如果说是背另一个 Targus 包包,相机改放在单肩的 TAMRAC 5606 ,那么脚架也可以放在这一个 Targus 的包包上。
G1028 + G1178M 已经取代了 G2220 + G1276M 陪我趴趴照,不管是到台湾各地,或是金门马祖,我都是背着这支脚架出门拍照,去年带着这支脚架,踏上了柬埔寨和日本。
G2220 + G1276M 也是会带出门拍照,但是这支脚架就一直放在我的车上,只有开车出门时才会带这支脚架,大家可别去找我的车敲玻璃 .... ,我真的有个朋友车上放这支脚架,被敲玻璃 ..... 。
脚架的保养
个人对于脚架的使用,是不留任何情面,只要是需要脚架的地方,能架就架,架在溪水内是刚好而已,还有些是架在烂泥以及海水中,只为了要拍到我想要的画面,当然周边的朋友出门拍照时,也都是比照办理,脚架只要回家后,拆开脚管将脏污其泥沙清干净,晾干之后组回去就好。
平时的保养这样就足够了,但是经年累月下来,脚架还是有些零件会损坏,因此我的脚架在使用两三年左右,都要送回代理商那边保养一次,保养回来,除了外观以外,使用起来跟新的没两样。
我曾经拥有的其它脚架
桌上型脚架
在购入我自己的第一台数码相机 Nikon Coolpix 990 时,当时为这一台相机添购了很多配件,Hakuba DTP-3 这支桌上型脚架是其中之一,这支脚架真的就只能在桌面上,撑小相机用,价格在市场上也很乱,从 300-600 都有店家开价,记得那时我是 350块买到手,现在这支脚架,已经不晓得藏到那边去了。
Hakuba DTP-3
http://www.hakubausa.com/csite/c_products3.asp?cc=10&cs=100
虽然我的主力相机都是 SLR ,但我自己也是有一台随身相机,小小的随身相机,是可以架上 G2220 + G1276M 的,高度够、稳定性佳以及那不成比例的美感,是将随身机架上大型脚架的乐趣,不过我平时只带随身机出门时,可是一点也不想享受这种乐趣,仅仅为了一台小型随身机,就扛这么重一支脚架出门,这支 Hakuba CT-8 就出现在我的器材清单了。
这一型的轻便脚架,在博汉区的店中试过很多支,原本只想花几百块就要搞定,但是在试用的时候,那些几百块的同型式脚架,从上往下稍为施加一点压力,就会软脚,在试了几支后,有一支跟 Hakuba CT-8 外观和尺寸完全一样的脚架,不会软脚,牌子是没见过的不知名品牌,价格只要 600 ,就这样我先带了这支脚架回家,只是没想到,这支 600 块的脚架,在使用不到几次,好像是在第四次使用时,用手拉开脚管,也没特别用力,就一般的力道,那跟脚管就跟脚架本体分家 .... 。
后来再次去博汉区,就直接入手 Hakuba CT-8 ,虽然要 1300 ,足足贵上两倍多;这个事件告诉我,外观尺寸一样的脚架,材质未必相同啊。
这支脚架的高度,如果不申出脚管的话,可以当桌上型脚架来使用,但没有低角度的设计,某一些状况下比较不方便。
Hakuba CT-8
http://www.hakubausa.com/csite/c_products3.asp?cc=10&cs=90
另外这是我跟朋友在一起拍溪流时,因为没有脚架,所以拿出了桌上型脚架来替代使用 .... ,真拼。
现在上述的两支桌上型脚架,真要在桌面上使用的话,都不是很好用,现在较常用的是 Manfrotto 709B + 482 这个组合,金属的脚架,随身机架起来不会太高,用来翻拍一些东西,在稳定性上比起上面两支桌上型脚架,要好用太多,缺点大概就是脚管没办法再申长,且脚管张开的角度就这么一个。
Manfrotto 709B + 482
http://www.manfrotto.com/Jahia/site/manfrotto/cache/off/pid/2211?livid=68|69&idx=72
http://www.manfrotto.com/Jahia/site/manfrotto/pid/2289
单脚架
单脚架与三脚架光是看名称,就知道是那里不同,单脚架顾名思义,就是只有一支脚管,我会买这支单脚架,只是为了要体验看看,能不能充当旅行用的脚架,在购买之后,带出门不到三次,就转手给朋友了,还好我也是跟朋友接手这一支单脚架,在买入与卖出之间,并没有亏太多。
Velbon RUP系列
http://www.velbon.com/jp/catalog/products.html#MONOPODS
当时买的单脚架,是 Velbon RUP系列,至于是那一个型号,已经忘了,因为这是 N 年前的事,年记大了,记性不好 .... 。
一般来说,单脚架所适用的环境,是在能够取得一定的安全快门值,以及快速移动拍摄地点中,取得一个平衡点,或者是架大炮级的镜头,在拍摄间隔之间,有必要移动到不同的拍摄点,购入 Velbon RUP 之后,实际使用才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用的脚架,因此才又去买了 G1028 + G1177M (后来云台换成 G1178M)。
如何购买适合你的脚架
购买脚架,大部份都会在重量、负重、稳定度等因素中做选择,但最后的选择因素大多是以价格为导向,最后的这一章节,我提供我自己对于脚架的选构看法。
1. 脚架在摄影配件中,最适合一次就买到最好的样式,就是所谓的一次攻顶,不管你换几次的系统,只要你还要拿着相机拍照,脚架不必跟着换系统,一支好用的脚架,能让你几用个几十年,传子传孙都不是问题。
2. 在考虑到脚架的重量、负重及稳定性,稳且重的脚架,就会有相对的稳定性,价格上负担也不大,稳且轻的脚架,就只有碳纤维材质的脚架可以达到这个目标,但是价格上的负担就高很多,因此在脚架的选择上,重量、负重、稳定性、价格四项因素,必须自己去找出自己的平衡点。
3. 买脚架较忌讳的是买轻又不稳的脚架,买了带出门却不敢用,买稳且重的脚架,会懒的带出门,不如不要买。 如何判断这支脚架的重量适不适合自己,在外出拍摄,扛着脚架时,如果你的心里有那么一丝丝想要把脚架往旁边扔的念头,那么这支脚架就不是适合自己用。
总结一句话,买一支你肯背出门的脚架,就是一支好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