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担负国家重要新闻宣传报道任务的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摄影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30年前,新华社摄影部在器材装备、技术手段、发稿方式等方面相对比较落后,采编人员使用的是胶片相机、灯泡式的闪光灯、显影罐、稿纸、剪裁尺、裁刀,通过车辆运送和邮寄等方式发稿,发稿时效滞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华社的新闻摄影工作方式悄然变化。过去那些落后的老相机、显影罐、剪裁尺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高级数码相机、电脑发稿和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办公大楼。目前,新华社充分依靠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和计算机技术,逐步建起了覆盖国内和世界主要地区的采、编、发和传输的通讯技术系统,从记者拍摄图片到发稿时效各个环节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新华社管理照片档案的专业人员在修复受到损害的照片(摄于上个世纪80年代)
摄影部记者在学习使用暗袋和显影罐冲洗胶片(摄于上世纪80年代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