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对焦系统的感应器类型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引出一个疑问。既然相位对焦能够准确的在一个周期内找到正确的焦点,为什么还会出现拉风箱,对不上焦的现象。
这就跟光线和反差有关了。
因为无论是反差对焦也好,相位检测也好。都是被动式的对焦方式。这意味是靠光线反射进镜头。然后传送到相应的部件上去进行识别,然后驱动对焦模块如何工作的。那么当光线弱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注意,对焦点只是采样只是焦点范围内一小部分区域的光线。也许此时你整个画面很明亮。但是对焦系统是忽略的),感光器根本就无法做判断了,他当然只能一遍遍的做对焦的动作,企图找到焦点,这样的话。当然就会拉风箱了。
这时候又有朋友要说,我有2只镜头。我用相同位置相同焦点。A头没办法对焦的时候,B头却可以,为什么?
这就是今天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焦系统的感应器类型。
下面是两张不同相机的对焦系统配置图:
5D Mark II的对焦系统配置图
1Ds3的对焦系统配置图
从配置图中可以看出。5D MARKII只有中心点是十字对焦。而1Ds3是所有辅助对焦点以外都是十字对焦。而这两款机型的十字对焦点配置均是一个横向F2.8的线性感应器+一个纵向的F5.6线性感应器。
佳能官方网站上对于F2.8和F5.6的感应器描述原文如下:
“高分解能力的f/2.8光束感应器和拥有卓越的散焦检测能力的f/5.6光束感应器。前者在使用开放F值比f/2.8更亮的镜头时有效,在较暗的地方也能实现高精度的对焦;而后者则能从容应对开放F值f/5.6的镜头,可从完全模糊的状态下迅速恢复,这在依次对焦远处或近处的场景时非常有利。”
经过进一步的专业文献的查询,有以下结论:
F2.8感应器具有较高的对焦精度,F5.6感应器具有较高的对焦速度(从完全未对焦状态调整到接近于完全对焦状态的速度,但是这种高速度的保持是在接近完全对焦状态之前的。也就是说在接近完全对焦之前会降低速度,低速实现完全对焦。并且光线不充足的状态下对焦精度较低)。另外。横向感应器用于对纵向反差进行相位检测。纵向感应器对横向反差检测。换句话说就是横向感应器对纵向的反差敏感。反之也是同理。
同时。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F2.8光束的获取问题。F2.8和F5.6都是感应器工作的触发条件,也就是说,当镜头的光圈大于等于F2.8时,才能实现F2.8感应器的反差检测。
那么即使5D2中心点是十字对焦,但是如果你配置的镜头光圈小于F2.8时(比如F4),中心点也只能触发F5.6感应器的反差检测。此时你的中心点十字对焦依然只能当一字对焦使用,不具备高精度。而光圈小于F5.6时,甚至不能正常对焦!有一个例子可以侧面证明-------请查看现代的自动对焦镜头里面,没有多少镜头的最大光圈值是从F5.6以上开始的(我这里的意思是最大光圈是F8,甚至是F11的镜头很少)
所以,5D2的对焦系统配置是只有中央点配备了F2.8感应器。所以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只有中心点能保证精度。而且还只能保证纵向的反差精度。而如果你配备的镜头还是一只最大光圈没有F2.8的话,不仅仅是弱光环境下对焦精度和速度不够,更重要的是,这种十字对焦系统是纵向F5.6横向F2.8感应器!也就是说,连中心点都不具备纵向的相位检测能力!(当然。旁边有辅助用的F5.6横向感应器。但是效率十分低下)。
面对这种问题。新型的对焦系统采用双十字的感应器已经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找了一下。目前来说双十字感应器的厂商各家公布的成不不一样。
尼康方面好像没有提及过双十字。
佳能方面50D和7D都开始配备中央点双十字。(米字型)
E3/E30是11点全双十字。(井字型)
索尼A700也是中央点双十字,A900好像和A700相同(暂未证实)。(井字形F5.6+一条横向F2.8,比较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