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庆节是逢五年一小庆,遇十年一大庆。1959年的国庆节,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日子,为了向第一个十年大庆献礼,各行各业都积极筹备着,军事方面的59式轻型坦克问世,建筑行业的首都十大建筑竣工,轻工行业的上 海58—II型相机出品等等。为了全面展现建国十年以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党中央决定出版一本巨型画册――《中国》。
政治任务
画册遵循“政治挂帅,见物见人,中心突出”的方针,突出表现自1958年以来,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由此而产生的国民经济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体现我国人民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各行各业所取得的成就,用摄影的形式为政治宣传服务。鲜明、真实、生动的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以来,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祖国秀丽多娇的山河,同时也回顾了中国人民百年来的英勇斗争,以及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出版画册成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要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同时将这些丰功伟绩集于一册,载入中国历史。另外它还将作为精美国礼,馈赠五湖四海的国外嘉宾和各国首脑级人物。
图片编辑
画册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从1958年秋天才开始运作,组稿、拍摄、编辑、印刷、出版等一系列工作,时间特别紧迫。为了圆满地完成图片选编任务,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组建了中国画册编辑委员会,而实际上编委会只是一个虚名,画册筹办的核心人物,是时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廖承志同志。所有图片均由廖承志挑选,最后拿给中央领导审定。画册除历史题材和解放初期拍摄的图片之外,为了丰富画册的内容,由新华社新闻摄影部主任石少华牵头,新华社、解放军画报、人民画报三家单位的摄影机构,按行业特点布置拍摄任务,到全国各地突击补拍。国家文物局、中国美术家协会也积极协助画册的出版工作。在“中国”画册的拍摄过程中,得到了各省、市、民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团体,工矿企业,人民公社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1959年,在全国摄影家通力合作下,共有172位摄影记者的作品,被选入《中国》画册 。
画册之最
6开本的《中国》画册,共545页,厚度达63毫米,重达8公斤。画册封面的上方是庄严的国徽,下面的“中国”二字,是由毛泽东主席题写的。画册以黑白照片为主,彩色照片为辅,黑白照片350幅,彩色照片114幅,美术作品29幅。为了追求美观、大方的效果,摄影界、美术界、出版界、文史界以及其他有关方面通力协作 ,分别研究解决各项具体问题。画册在设计、排版、印刷、装帧等方面都保证了高质量。画册作为国礼共分3种版本,“豪华云锦版”是馈赠各国首脑的,“礼品丝织版”是馈赠国外贵宾的,“普通包装版”是为了国内图书馆及其它部门收藏的。
几处遗憾
画册虽豪华大气,图片也极具震憾力,但画册稀字如金,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每幅作品仅有名称,作者姓甚名谁并未注明,只有在画册的封三标注着172位摄影作者的名单。画册的前言和后记应该由中国画册编辑委员会撰写,序应该由知名人士或国家领导人撰写,但所有这一切,从一开始就不在筹划之列,临近十年大庆,轻工业部和商业部为画册准备了优质的国产凹版纸、油墨和装帧材料,印刷工作迫在眉睫,前言和后记还没有着落,最后只能是没有文字的开头和收尾,画册含有多处憾事。
1959年10月1日,在接受国庆检阅的队伍中,有一辆盛装彩车载着《中国》画册的巨大模型,缓缓地驶过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的中外嘉宾,在之前已经看过这本画册,国外嘉宾甚至人手一册。当装有《中国》模型的彩车,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时,所有嘉宾眼前一亮,惊呼声一片,然后是长时间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