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6月1日开始到2010年5月31日,卢为薇和她的另外一个朋友每天都在北京拍一张照片。
当天空是蓝色时,卢为薇会请一位路人戴上一副滑稽的墨镜出镜。
卢为薇拍到的路人形形色色,男女老少。他们来自中国的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
卢为薇选用的相机是一个十几年前的傻瓜相机。
卢为薇希望有机会将365张照片都展览出来。
一位女白领历时一年拍摄《北京蓝天视觉日记》,竟吃惊地发现,北京的蓝天数并没有官方说的那么多。
这位女士名叫卢为薇,2004年回国,在北京从事一份白领工作。闲暇之余,她决定拍拍北京的蓝天。24日晚,她通过电话告诉记者,她通过视觉日记得出的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0日之间北京的蓝天数字是180个,也就是一年中的49%。而此前北京官方公布的数字是285个。
“虽然我们拍摄的日期并非日历年度,这个结果还是跟官方宣布的78%差得太远了!”卢为薇说。
她告诉记者,住在北京的人都知道”蓝天指数”,这是官方每年公布的空气质量指标之一。1998年北京记录了100个蓝天日,到了2009年,官方称有285个。
“虽然测量标准和方法有些争议,但大部分人都认同,如今北京的蓝天的确比前几年多多了。但是具体是多少个呢,我们决定亲自数一数!”她说。
于是,从2009年6月1日开始到2010年5月31日,卢为薇和她的另外一个朋友每天都在北京拍一张照片。照片里面会有一个北京的路牌,当天空是蓝色时,她们还会请一位路人戴上一副滑稽的墨镜出镜。
“我们使用传统的胶片相机,并开启了印日期的功能,以此表达照片的延续性。”她告诉记者,“我们拍到的路人形形色色,男女老少。他们来自中国的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这其实是很具代表性的,因为北京早已是国际化的城市,而北京的空气质量影响着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
“我们选用的相机是一个十几年前的傻瓜相机。这样做,是想告诉大家关注环保不是少数优越群体的奢侈品。不需要拥有昂贵的器材,因为唯一重要的是你能抬起头来看看天空,想想空气质量怎么样。”卢为薇感到,“如今太多的人在麻木地度日!我们希望人们至少每天都能关注一下自己生存的环境,哪怕只是抬一下头。”
在拍摄过程中,卢为薇和她的朋友会发现20多岁到40多岁的路人更经常拒绝她们的邀请。
“这有点令人担忧,因为这个中间的年龄段是对社会和环境最具影响力的人群。”她说,也许是在这所城市中生存的压力和种种挫折加重了人们的戒心和冷漠。
但让她们感到庆幸的是,年龄更小的孩子们似乎比想象中更成熟,不但理解她们做这件事的意义,还会热情地祝她们成功。
24日,卢为薇通过邮件给记者发来了一组样片。她说,“我希望有机会将365张照片都展览出来,这是我们一整年的努力,也由此感谢所有支持这个活动的人们。如果有谁愿意帮我们完成这个心愿,或有建议可联系我。”
那么,环保部门公布的这些“蓝天”是如何得出的呢?据环保专家介绍,人们目测天空的颜色并不是判断的标准,环保部门的数字是依据空气污染指数得出的。
专家称,“蓝天”只是目前对空气质量状况评价的一种通俗的说法。而环保部门要对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多项污染物的监测。实时监测数据经汇总和计算后得出当天的空气污染指数,从而判断空气质量的等级。
据记者了解,我国目前采用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分为五个等级,API值小于等于50,说明空气质量为优;API值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表明空气质量良好。如果当日空气质量污染指数在100以下,则称之为“蓝天”。也就是说,虽然天空看起来不蓝,甚至是在下雨,但空气质量不错,仍然可认定为“蓝天”。
今年9月底,北京市环保局曾对外公布,2010年北京市达到和好于二级的“蓝天”已完成七成以上。而今年北京市的蓝天目标是26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