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光。的确,任何一种摄影形式都依赖于光:胶片捕捉光线成像,物体反射光线而能被人看到。那么,在无光或者光线非常微弱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本文,就从早期的化学制品、闪光粉开始,直到后来的闪光灯泡和电子闪光灯,向大家介绍人造光源的这段发展历程。
人造光源之初
在摄影术发展的早期阶段,太阳就是唯一的光源。所以那时的摄影,都要在天气良好的白天完成。对人造光源的需求是毫无疑问的:摆脱太阳的限制,在没有自然光或天气不佳的时候也能拍摄。
第一次人造光源摄,可以追溯到1839年。L. lbbetson通过显微镜拍摄时使用了氢氧爆气光(limelight,由Goldsworthy Gurney发明)。这种灯给氧气中的碳酸钙加热,直到发出白光。
在1839-1840年间,这种灯被广泛使用。但结果却非常糟糕,这种光源拍摄出来的照片效果很差,人脸仿佛粉笔般苍白。使用氢氧和其他化学光源的尝试几乎可以认定是失败了。
随即就有其他的尝试出现了。法国摄影师和记者纳达尔,在巴黎使用电池驱动的光源拍摄了下水道。后来出现了弧光灯,但直到1877年第一家使用电子灯的工作室开业,这种灯才被推广开来。
Van Derek Weyde在工作室中使用汽油发动机为人造光源供电,使得曝光时间可缩短至2-3秒。
闪光粉
尽管早期的化学制品在人造光源历史上是一次进步,但它们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寻找质量更好,更实用的人造光源,就成为了摄影师们的目标之一。解决方案之一就是,镁。
1862年,Edward Sonstadt开始尝试将镁金属商业化。到1864年,镁丝终于上市了。
当时的镁丝很贵,但是却获得了成功。那年2月,Sonstadt在一间黑暗的房间里用镁丝做光源,只用了1/50s就拍出了一张照片。从此这种金属丝就成为了最佳摄影光源,并很快就流行起来。
镁丝的使用并不复杂。将金属缠绕在带反射器的灯上点燃即可。灯具有多种不同的设计,各有不同的用处。无论如何使用,这种方式也并不完美。
镁的燃烧往往不完全且不稳定。曝光的效果非常不同,而且空气中会有燃烧的灰烬和刺鼻的气味,令这种方式不适合在工作室内应用。
虽然燃烧镁丝的方法存在危险,而且会产生灰烬、气味和烟。但它还是在19世纪70-80年代流行起来。为了解决镁丝的问题,Charles Pazzi Smyth于1865年在埃及的金字塔,尝试将镁和火药混合点燃的方法。
虽然这次尝试拍摄的照片不尽如人意,但将镁与富氧物混合燃烧的方法却得到了发展。
1887年,Adolf Miethe和Johannes Gaedicke将镁粉与氯酸钾混合,制作出了Blitzlicht。这是第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闪光粉。Blitzlicht令摄影师能够在夜晚使用高速快门捕捉画面。这一发明在摄影界产生了轰动。
因为是易燃品,发生事故是不可避免的。仅仅是研磨就已经很危险了,当时有很多摄影师死于使用闪光粉时发生的事故。
在20世纪初,闪光粉的配方得到了改进,其制造和使用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和安全。此时闪光时间仅10ms,模特甚至来不及眨眼,所以对人像摄影很有帮助。
但此时的闪光粉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仍然会产生大量烟雾,在工作室内使用会造成一些困扰,所以新的发明正在孕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