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RAW相关测试
RawDigger基准信息测试
经核验三款机身的RAW文件都是标准的R-G-G-B四层形式,也都没有类似D810的暗场设计。所以大的色阶图就不贴上来了,因为确实没什么有效信息。
▲RawDigger明度与色阶信息
上图中很明显的看出尼康D700和索尼A7s使用的是14bit RAW,而佳能5D使用的是12bit。众所周知,更高位数的RAW文件会更有助于发挥传感器在动态范围方面的性能,所以尼康D700和索尼A7s在动态范围方面大幅度领先佳能5D也是在情理之中。
不过佳能5D的“Values”几乎完全覆盖了“Min to Max”的所有数值——也就是意味着在直出或者不进行大幅度亮度调整的情况下,佳能5D有着更平滑的色阶表现。这也是很多人到了今天依然要淘换一台老5D的原因——“反正显示器也只有8bit或者10bit,我拍片子也是人文人像为主也不怎么做后期,这种机器对我来说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中规中矩的尼康没有什么太值得说道的点,覆盖率最低的是索尼A7s。这倒不是因为图拍得不合适或者是机器有问题,而是索尼数码相机产品一直以来都在使用的一种东西——元数据有损编码的cRAW。
当然要解释这个东西肯定需要另开一篇文章,这里先贴出两个相关的判据,留待以后讨论。
判据一:首先我们要知道全格式无压缩的14bit RAW在没有位码数据的情况下每张照片的大小大约是pixels(像素数)×14bit(位)/8byte(字节)。以索尼A7为例,2400万像素的传感器如果是全尺寸无压缩的RAW,文件大小大概是42MB。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张图:
▲一批索尼A7所输出的RAW文件的大小
▲RAR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无损压缩工具
上面两张原始位图bmp文件中,“无标题.bmp”是笔者随意在“画图”中涂画几笔保存的图片,内容非常简单。而“DSC04052.bmp”是一张正常的照片,可以看到二者压缩前大小几乎一致,而压缩率是天壤之别。
而索尼的RAW文件却对所有内容都做到了42%的“压缩率”,而且跟拍摄内容无关,这实在是让人生疑。只有一种可能性最大,那就是索尼采用了有损的编码方法而且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压缩存储工作。而这个编码的物理位数大约为24/24×8=8bit。
判据二: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在Matlab软件对索尼RAW文件进行解码分析的csv矩阵中,可以发现有大量的全0行。这些全0行是不是意味着在有损编码过程中丢失的色阶呢?
▲A7s RAW文件的Matlab解析
这个话题先讨论到这里。不过先说一句,即使是有损编码,索尼相机用户也不必紧张。用ACR、C1P等软件进行解码RAW时会进行色阶插补,做到一般情况下没问题还是不太有压力的。但是具体索尼用了什么样的编码?意义是什么?到底在什么情况下会造成实际使用的影响?这个还需要搜集足够证据来留待日后剖析了。
基于连续色阶的动态范围测试
这里先补充一下这一测试的物理意义——在色阶连续不断裂的情况下相机能够达到的最大曝光宽容度,类似于DxOMark测试项目中的Tonal Range。
- 佳能5D:暗部5.0931EVs,亮部2.6613EVs,合计7.7544EVs。
- 尼康D700:暗部6.0458EVs,亮部2.5195EVs,合计8.5653EVs。
- 索尼A7s:暗部6.4227EVs,亮部2.9772EVs,合计9.3999EVs。
ps:如果严格按照无全0行来计算,成绩应为暗部:5.0227EVs,亮部:2.9483EVs,合计7.9710EVs。
这一测试结果也与之前动态范围排名基本一致。
灰度级数测试
▲灰度级数测试结果
索尼A7s由于上述的编码问题性能稍差,而且这也是佳能5D唯一一个能够获胜的项目。所谓老机器“味道”好也并非全无依据,当然前提是不怎么做后期。
4. 对焦性能测试
由于索尼A7s为无反相机,佳能5D没有实时取景功能故无法参与测试,在此仅提供D700的相应数据。
- 对焦精度得分:0.9217(满分1.0,数值越大越好)
- 对焦稳定性得分:1.1926(满分0,数值越小越好)
5. 总结
所有的测试项目做下来之后笔者的感觉就是,九年的时间给予数码影像产业的更多不是画质上的进步,而是机器在我们手里变得越来越“好用”——诸如方便操控的触摸屏、所见即所得的EVF和Liveview、方便分享的无线通讯功能、轻巧便携的全幅机身,以及更快速便捷的操作和后期处理……相比之下画质的那点差异反而显得不怎么重要了。
就像苹果公司的那句广告词,“教会手机如何拍摄精彩照片要比教会使用者如何成为一个专业摄影师更加合情合理”。至于纯粹性能上的差异更多的是各家厂商的策略与倾向,十年时间能给予CMOS传感器这种模拟系统的,实在是太有限了。
由于本期内容非新品测试,所以这里不再提供样片拍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