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Nphoto.net
首页 > 资讯 > 数码相机 > 正文

选择相机,是否纠结于单反还是无反的索尼微单

2015-06-24 16:56   来源:投稿     网友评论 54 条   进入论坛

伴随索尼A7RII正式登场,相信不少朋友会拿它与佳能5DS、尼康D810进行比较。一个老问题被再次提起:单反好还是索尼微单好,索尼全幅微单能否替代单反?

注:索尼E卡口可换镜头相机(Interchangable Lens Camera E-mount,简称ILCE)在结构上属于无反相机。而在国内,索尼为它注册了中文商标“微单”,寓意是“体积微小、具有单反画质”。所以,索尼微单相机是无反相机。

▲索尼最新公布的概念视频

日前,索尼制作了一段概念宣传视频,内容简单粗暴:在一片荒漠之中,一块巨大的玻璃分崩离析、粉身碎骨,搭配的歌词则是“Release me”(释放我)。于是,一台A7II露出真容——换成我们中国式的描述,应该就是“破而后立”吧。

单反、无反何为“反”
单反相机全称为“单镜头反光(Single Lens Reflex)相机”,而无反相机全称为“无反光镜(Mirrorless)可换镜头相机”。无论是单反还是无反,其中的“反”都指“反光镜”结构——随便找一台单反相机,取下镜头,看到里面那块玻璃了么,那个就是反光镜。

反光镜最初的目的是方便取景。早在18世纪中叶,内置反光镜的暗箱就已成为画家写生的主要工具。从1884年单反相机诞生到1948年以前,通过反光镜+毛玻璃的腰平取景器则是单反相机的主要取景方式。到了1949年,蔡司推出的Contax S单反相机具备了反光镜+五棱镜结构,第1次实现了眼平正像取景——这也是今天单反相机最主要的取景方式。


▲单反结构的历史比相机还要悠久

伴随相机操作从全手动到全自动的过渡,反光镜也承担起新的作用。首先,早期TTL镜后测光元件就安放在反光镜上(后来移至取景器内)。然后,非常重要的是实现TTL自动对焦功能的重要基础。今天我们看到的反光镜实际上是一块半透半反镜。通过镜头的光线落在反光镜上,一部分向上90度反射进入取景器,最后到达我们的眼睛;另外一部分穿透反光镜,经过副反光镜反射到达自动对焦模块,让相机实现快速自动对焦。

单反的局限和无反的兴起
反光镜的主要优点有二。首先,它让取景和成像可以共享同一光路,是胶片时代最接近“所见即所得”目标的相机结构。你用单反相机拍照时不会出现忘记摘镜头盖的错误;但在用旁轴相机拍照的时候,却有可能拍到一堆全黑的照片。其次,反光镜实现了取景、成像、测光、对焦各个模块独立工作,减少了拍摄时的延迟。得益于这两个优点,“单反”成为胶片摄影时代最主流的相机结构。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单反”也不例外。它的最主要缺点同样有两个:体积和震动——反光镜本身需要占用一定空间,同时在拍摄照片是反光镜的起落也会带来震动和噪音。

除此之外,单反相机还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对焦误差。自动对焦模块实际测量的是通过镜头、穿透主反光镜、经副反光镜反射后的光线,而不是最终落到成像介质上的光线。这就要求整个结构具有很高的精度。生产加工中的误差,日常使用中的磕碰震动都有可能破坏单反结构的精度。特别是在4000万、5000万高像素时代,微小的误差也会被放大出来。在今天,中高端单反相机普遍加入了AF微调功能,但这只能算是一种补救办法,治标不治本。


▲自动对焦模块位于反光板下方

2008年9月,松下DMC-G1的登场拉开了无反时代的序幕。到了2013年10月,索尼全画幅微单A7、A7R的出现,让无反相机拥有了与高端单反相机相同的画质基础。在今天,单反、无反、固定镜头相机已经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局面。

再见单反,你好微单
从胶片单反到数码单反,相机的结构并未发生太大改变,感光元件只承担了“成像”一个作用。而在无反相机中,感光元件则身兼多职,不仅手握对焦、测光、成像大权,偶尔也会客串下“快门”的作用。因为功能上“All-in-One”,相机可以更轻薄、更小巧、更便宜。因为没有反光板,拍摄中就没有明显的震动和噪音。因为感光元件直接负责对焦功能,所以高像素下的对焦精度也能得到保证。


▲结构更简单,功能更集中的索尼微单相机

这里还要必须提到相位/对比度混合检测AF技术。在无反相机诞生初期,对焦性能是比较孱弱的,大部分产品只能做到拍摄不拖后腿。距离指哪打哪,运动物体跟踪拍摄还有不小的距离。从2012年开始,不少无反相机都加入了相位/对比度混合检测AF技术,也就是通过感光元件上的特殊像素,实现相位检测对焦,大大提高了对焦速度。

在目前的产品中,索尼A6000、A5100,三星NX1、NX500、奥林巴斯E-M1等都能在拍摄运动对象时提供媲美中高端单反相机的对焦表现。特别是具备4D对焦的索尼A6000、A5100,不仅对焦速度快、精度高,覆盖范围和适用性(光圈支持和视频支持)都是现有产品中最好的。

就今天的情况来说,我们还不能断言单反结构已经过时落后,无反结构一定会取代单反结构。但有一些使我们能够确定的:
1. 无反相机和单反相机,最主要差别在于结构和取景方式。在感光元件规格相近、镜头素质相当的情况下,无反相机和单反相机在画质表现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别。
2. 无反相机是电子取景,接近最终成像的所见即所得;单反相机是光学取景,接近人眼的所见即所得。两种取景方式的体验不同,对于普通记录者来说,电子取景呈现的信息更丰富、更灵活。
3. 无反相机比单反相机更轻便、更小巧,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来说,在生活记录、旅行拍摄中的负重更小。
4. 无反相机通过感光元件进行对焦,精度更高,几乎不会出现跑焦问题。
5. 随着电子前帘和全电子快门技术的发展,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无反相机实现全静音拍摄。

依然是因为索尼推出全画幅微单相机并且拥有了完备的全画幅镜头群(FE系列镜头已有13款,新的A7RII相位检测对转接A卡口镜头也提供了良好支持),无反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风景、建筑、人像领域专业拍摄者的认可。可以预见,无反相机今后会变得更加大众化,而单反相机则会变得小众、高端,主要面向体育、生态等专业领域。

结论:对于大多数拍摄者来说,选购相机时可以不用在意是单反还是无反。与结构相比,体积、性能、功能、镜头群才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如果您购买相机的主要目的是日常记录、旅行拍摄,那么更小巧、更易用的无反相机应该是首先考虑的对象。

文章分类:数码相机 标签:微单  A7RII  
本文网址:http://dc.nphoto.net/news/2015-06/24/1a8264aa222b5e30.shtml

扫描关注微信
想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摄影资讯?请关注我们的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记住本站网址nPhoto.net,加入收藏
 评论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NPHOTO网友  2015-06-24 17:19 发表
#1
结束语是:“更易用的无反相机应该是首先考虑的对象”

我觉得这个“首先”已经来的有点太晚了,如果这个产品被接受,那怕是已经接受了,下边接下来的就是你手里的原由器材怎么办?

现在谁没相机?
NPHOTO网友  2015-06-24 17:21 发表
#2
好吧,一般人用,非严肃摄影爱好者,推荐单电,专业人士,资深摄影爱好者,建议还是用旁轴或者单反。
闇夜公爵  2015-06-24 17:22 发表
#3
我不知道无反相机在对焦、快门时滞和耗电等方面是否能超过单反,但是从屏幕上看和光学取景器里看,还是有一点差别的。
NPHOTO网友  2015-06-24 17:25 发表
#4
无反相机机身是小了,其实也小得不算多,但高端镜头依然体积很大;大法新出的35/1.4已经大过了牙膏厂的35L了,已经谈不上便携了。再者,对于已经拥有佳能/尼康单反系统的用户,让他们放弃单反系统,这个可能很小。最大可能性,就是单反系统为主,无反只是作为补充。
NPHOTO网友  2015-06-24 17:26 发表
#5
不管你怎么卖力的吹,我还是选择单反,或者旁轴,实在不行,我选择GR或者用手机,单电留给别人吧,
NPHOTO网友  2015-06-24 17:28 发表
#6
题目起的欠妥,无反就只有索尼?
NPHOTO网友  2015-06-24 17:31 发表
#7
SONY的相机卖不出去了,广告贴都发到这儿来了
NPHOTO网友  2015-06-24 17:41 发表
#8
可惜物理定律决定大光圈高画质镜头的体积质量还是很大的,这个会很大程度冲击微单的轻量化的优势
NPHOTO网友  2015-06-24 17:49 发表
#9
除了摄影爱好者和职业摄影师,相机的很大部分用户就是普通家庭用户,他们大部分是入门机+18-55,这些人我觉得完全没必要单反,傻大黑粗,出去玩脖子挂着这么重的东西……微单套机或者品质高些的卡片机完全合适
NPHOTO网友  2015-06-24 17:54 发表
#10
就是,目前无反 微单就只要索尼吗?索尼一般镜头色彩画质都忍无可忍
NPHOTO网友  2015-06-24 17:56 发表
#11
富士X-E2+18-55,画质完胜一般入门套机单反,价格也不高,只不过比起其他无反镜头稍大了,外形又文艺
NPHOTO网友  2015-06-24 18:18 发表
#12
sony的微单电池和镜头是最大的软肋,一次只能拍200多张,A6000试用过,镜头画质稀烂,颜色也不行,所谓的动态追焦拍连拍10张8张糊的,那个电子取景器按一下快门顿一下 ,如果再配2.8恒定光圈 或者大光腚,那个相机握感绝对酸爽,总之sony微单要想取代单反长途漫漫
NPHOTO网友  2015-06-24 18:28 发表
#13
玩自己喜欢的,让别的,说去吧。
手机用户  2015-06-24 18:42 发表
#14
一样买一套回来试呗
NPHOTO网友  2015-06-24 18:52 发表
#15
不管是电子取景器还是光学取景器,最后都得显示在屏幕上
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摄影网观点。
现在有54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不良内容举报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