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变的可靠性,为EF镜头用户提供新价值
——这款镜头也受到很多EF镜头的用户的关注吧?
河合(商品企划):我认为实现了原有EF镜头之上的画质及操作性。但也有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和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的用户觉得,从耐用性来看,镜头前端不伸出更好。因此,公司内部也考虑是否采用内变焦,也就是如EF 70-200mm f/2.8L IS III USM那样,镜头全长不发生变化(通过移动镜头内中间部镜片组进行变焦的方式)。但因为比较坚持L级镜头在严酷拍摄环境下的可靠性,以及性能的稳定性,还是采用伸缩式的设计以实现与小型化的兼顾。
大口径、短后对焦距离的RF卡口:具备直径54mm的大口径卡口,以及镜片可靠近成像面配置、光学设计灵活性高的短后对焦距离。相当于单反相机反光镜的空间可灵活用于光学设计,为相机与镜头系统整体的小型化做出贡献。
奥田(开发主管 / 机械设计):在70-200mm F2.8变焦镜头上实现伸缩式变焦结构,得益于RF卡口的大口径与短后对焦距离。 采用伸缩式变焦结构的L级远摄变焦镜头,过去有EF 70-300mm f/4-5.6L IS USM和EF100-400mm f/4.5-5.6L IS II USM,此次导入了之前所积累的经验技术并加以改良。设计上实现了与以往镜头相同或更高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手持拍摄也轻松,能应对广泛的拍摄领域
——小型轻量化使拍摄领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河合(商品企划):从无限远到最近对焦距离的画质都很好,可应对多种多样的拍摄场景。通过小型轻量化的设计,拍摄时可无所顾虑地轻松携带。搭乘飞机时,一般都希望将相机、镜头放入随身行李带上机舱,这时小型轻量化的镜头也很有优势。
为实现小型轻量,在开发的最初阶段便确定了采用伸缩式变焦结构。加之为了实现高画质与高可靠性,包括工厂部门在内的佳能所有开发相关部门都围绕技术课题展开了反复的讨论。
重新进行光学设计,目标是大幅缩短全长
——小型轻量化的开发是如何推进的?
奥田(开发主管 / 机械设计):开发初期就确定了采用伸缩式变焦结构的大方针。包括工厂部门在内,围绕需要新开发或改良的技术,进行了频繁的研讨。可以说是动用了佳能开发部门最大的研发力量来设计这款镜头。
伸缩式变焦结构的采用,助力佳能35mm全画幅相机用70-200mm F2.8镜头在尺寸短和重量轻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通过什么样的技术实现了小型化?
奥田(开发主管 / 机械设计):首先,在缩短光学结构全长方面,是通过尽可能地发挥大口径卡口与短后对焦距离的优势来实现的。在镜头全长最短的70mm端状态下,要能容纳全部机械与电子元件,空间上比内变焦结构要紧张。通过元件的小型化与合理配置,解决了此难题。
其次,为了实现包括近距离拍摄在内全部拍摄距离下的高画质,采用了2个NANO USM超声波马达的电子浮动对焦机构。在之后会进行详细说明,简单说就是用2个NANO USM超声波马达分别控制独立的2组镜片组进行对焦控制的技术。基于尽可能小型化的理念,为了优化NANO USM超声波马达的位置进行了反复的尝试。
——光学设计方面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
篠原(光学设计):镜头设计在发挥短后对焦距离优势的基础上,尝试了多种镜头结构,并使用了目前所拥有的多种技术。小型轻量与高画质是对立的关系。此次为了缩短镜头全长同时尽可能发挥各镜片的性能,增大了镜片折射。这样会对画质方面产生影响,因此积极采用了超级UD(超低色散)镜片以及UD非球面镜片等新材料,力求补偿色像差与球面像差。通常需要数片镜片补偿像差的地方,仅需1片此类镜片便可获得良好效果,助力镜头实现小型化。镜头重量与镜片数量关系很大,镜片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镜头的轻量化。
将色像差补偿效果理想的镜片进行合理配置,抑制色晕,实现了从画面中央到边缘的高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