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
影像事业部 营销统括部 UX企划部 UX企划二课长 石上裕行
光学本部 第二开发部 第二设计课 主管研究员 藤原诚
光学本部 第三设计部 第一光学课 坪野谷启介
设计中心 ID组 主任研究员 二阶堂丰
确定Z卡口规格的历程
Q:我从十多年前就听尼康公司的相关人员说想要开发微单相机,Z 7和Z 6终于在前年上市了。当时我就觉得,重点应该是如何设计镜头的卡口。请问研究实际使用了多长时间?
藤原 :从很早以前,我们就一直在研究要不要开发FX格式(相当于35mm全幅)或是DX格式(相当于APS-C尺寸)的微单相机。每次也都会讨论到什么样的卡口比较合适。
虽说讨论研究“要不要开发FX格式的无反相机”的过程非常漫长,但确定卡口直径和法兰距之后,开发其实只用了很短的时间。
担任Z卡口镜头开发主管及结构设计的藤原先生
Q:毕竟尼康的F卡口已经成为尼康的传统。
藤原 :是的。我们可以开发继承F卡口的微单相机,但既然是微单相机,也可以选择Nikon 1卡口,就看如何选择了。包括与以往产品的关系在内,要以怎样的定位来构建新系统,成为了难题。
尼康F卡口和尼康Z卡口
Q:因为尼康过去擅长的是设计单反相机的构造,对于转而开发抛去这一优势的微单相机,是不是矛盾?
藤原 :是有矛盾。另外,考虑到近期相机高画质化、高像素化,以及镜头高性能化的趋势,F卡口规格有局限性,大家研究后认为有必要换卡口。决定后,大家行动起来还是很迅速的。日程相当紧凑。
首先定下来的是法兰距,在此之后,确定卡口直径用了比较长的时间。
话虽如此,但确定法兰距其实也不是简单的事情。从光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是“越短越好”,光学设计人员会要求尽量缩短,但从相机机身设计的角度来看,缩短意味着机械配置的难度会相应增加。机身外壳等也必须跟着越来越薄,很难保证性能。还要考虑留出放入机械快门的空间、图像传感器的玻璃罩的厚度等等,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16mm。
对于卡口直径,最终筛选出了5个方案,既有特别大的卡口直径方案,也有以小型化为首要条件的方案,弥补了大家在F卡口时代的缺憾。
当时进行评价的观点有三个,一是单纯考虑尺寸,二是连同最大光圈F值在内,能否提出新的光学方案,三是综合新产品与以往产品,由机身和镜头组成的整个系统要达到平衡。
因为大家都想以能够小于F1.0的尺寸,挑战新层次的光学性能,这一愿望成为了决定因素,我们最终选择了现在的Z卡口作为最终的方案。
Q:我个人觉得从相机的设计来说,再小一点可能更好。
藤原 :这一点挺有意思。起初这样的意见很多。
Q:从“能否提出新的光学方案”这个观点出发,卡口直径是越大越好吗?
藤原 :尼康的技术人员怀有“我们是以光学性能为优势的公司”的强烈意识。因此,尺寸和外观虽然也很重要,但大家还是希望制作优先考虑光学性能的产品。我们都认为这是公司的价值所在。
Q:我觉得同样是基于“35mm等效焦距”的系统,理想的卡口规格应该差不多一样才对,为什么每个品牌的答案都不一样呢?
藤原 :这应该与“想用微单相机的系统拍摄什么”、“想要制作什么样的相机”关系比较大。以这次确定Z卡口的规格为例,如果当时的理念是“首先考虑相机小型化,采用35mm全幅格式”,我们说不定会采用更小的卡口直径。
尼康Z卡口因为是将光学性能放在优先的地位考虑,所以选择了较大直径的卡口。
Q:有人说Z卡口系统在斜入射特性上,也就是在使用老镜头方面比较有优势。
藤原 :采用这个规格是因为有利于提高光学性能,镜头表现出的特点更鲜明。确定Z卡口的规格后,我们也考虑到了其可被通过FTZ卡口转接环使用F卡口镜头的人群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