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有 31 条评论,立即发表评论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巴边人 2015-08-22 09:03 发表 | 16楼 |
很好的新技术! |
NPHOTO网友 2015-08-22 19:07 发表 | 17楼 |
传感器如果能够精确地单独控制每一个像素的曝光时间,在传感器层面上就实现原生的高动态范围,比此文的这个方法更优。 |
NPHOTO网友 2015-08-22 19:25 发表 | 18楼 |
17楼,13楼说的就是你,一句话,现在的CMOS技术做不到单个像素计时,以后二十年之内也不会做到,原因嘛,很简单,你这想法得给每个像素配一个计时器,计时器需要晶振实现,见过晶振的大小吧?而现在的做法则是拍完之后批量读电压,比你那想法简单多了。 |
NPHOTO网友 2015-08-24 09:21 发表 | 19楼 |
不错! |
NPHOTO网友 2015-08-24 09:28 发表 | 20楼 |
牛吃橘子,牛掰! |
NPHOTO网友 2015-08-24 09:52 发表 | 21楼 |
18楼 没你说的那么复杂,现在已经有了 “In-camera HDR” 即“硬件HDR”。实现的原理是:精确地单独控制每一行像素的曝光时间,从而在传感器层面上就实现原生的高动态范围渲染。如索尼的Exmor RS CMOS传感器和松下的相关专利。 |
NPHOTO网友 2015-08-24 10:32 发表 | 22楼 |
21楼,首先一行像素和每个像素,这就相差了几千倍,因为一行有几千个像素,这个复杂度就提升了三个量级,就是一秒和一个小时的区别;其次控制每行曝光时间和让每个像素自己报告时间从原理上是根本不同的,现在的光电管是很简单的,就是积累电荷,闸门一开就把电量读取,你想的那种满载之后记录时间,首先目前没有满载报警的管子,就算这个好做,每个管子计时怎么做?与cpu通信?给每个管子配个晶振? |
NPHOTO网友 2015-08-24 11:12 发表 | 23楼 |
22楼 你的思维真是笨,哪需要什么“每个管子配个晶振”的,现在的硬件HDR跟本不需要为每一行像素配什么“晶振”,硬件HDR既然能精确地单独控制每一行像素的曝光时间,同样也可以增加能精确地单独控制每一列像素的曝光时间,如果再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更完美了。 |
NPHOTO网友 2015-08-24 11:48 发表 | 24楼 |
23楼,算了,懒得跟你这种不是做电子的外行讨论了,再说一遍,能不能明白就看你的智商了。控制曝光时间,单行也好,所有也好,都是打开开关管,把电荷读出,再通过电荷积分器模数转换即可。而记录每个像素曝光时间,就不是相机控制开关管,而是自发报警并需记录时间,计时需要计时器,用cpu的计时器得与cpu通信,用自己的计时器你得给每个像素配一个,即使只给每行配一个,体积也吓人了,哦,忘了,你连计时器需要晶振都不懂。 |
NPHOTO网友 2015-08-24 11:57 发表 | 25楼 |
还控制单行和单列,看你这种屌丝就是没学过矩阵论的,控制每行时间控制完了,整个矩阵就已经确定了,再控制单列?那就是两张照片。想控制每个像素就必须单个控制,这点逻辑都理不清楚,真够白痴的。不用回了,跟你这种弱智没什么可讨论的。 |
NPHOTO网友 2015-08-24 12:04 发表 | 26楼 |
24楼 你思维够混乱的,把PC机与相机的影像CMOS混为一谈,你还是回去看看索尼 Exmor RS CMOS相关“硬件HDR”功能, “In-camera HDR”概念原理再说吧,不要不懂装懂,说什么“每个像素配一个计时器,计时器需要晶振实现”之类的无稽之谈。 |
NPHOTO网友 2015-08-24 16:48 发表 | 27楼 |
这个理论可行,但快门速度目前上不去,因为快速重置电荷没拿么容易,否则几百fps、无拖影、还原度高的高速视频早就做出来了 |
城市贫农 2015-08-24 18:24 发表 | 28楼 |
这个思路不错,不过对现有的传感器能否胜任是个重大考验.尤其是快速动态时.以样图表现也还是静态的摄影. |
NPHOTO网友 2015-08-25 11:35 发表 | 29楼 |
索尼肯定先发明出来。 弄不好以后相机也是组装的了 |
NPHOTO网友 2016-06-20 09:26 发表 | 30楼 |
26楼跟24楼讨论的就不是一个问题,24楼讨论的是12楼的计时方法,不用每个像素一个晶震,可以统一输入一个时钟信号来计时,其实这就是一种A/D方案,它的缺点是速度和精度,需要极高的时钟速度;如果1/8000快门,16bit色深,计数时钟最低要8000*64KHz=512MHz,这么高的时钟精度、功耗等等问题可就多了。 |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新摄影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