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代之《幼狮文艺》
叛逆早,成名快
阮义忠的青年时期在“逃”中度过。他从小逃学,一心满怀逃离农村、逃离土地的冲动。
1950年,他出生于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祖上三代都是木匠,从小就得干农事、木匠等手艺。课余时间,他挖地瓜、择菜叶,双手双脚似乎从来就没有洗干净过。
他自小就嫌弃农夫的角色,一心想着飞出去,创作和读书成了他唯一的动力。最早,他想当一名画家,字还不会念几个的时候,就拿着砖块在晒谷场画了起来,在小小的村庄里,他的“作品”到处都是。后来,他又想当知识分子,他逃课到小镇上的图书馆、书店里翻书看。在台湾解禁前,只要不碰政治,西方进来的文学、文艺现代派读本还是很多的,阮义忠在高中就很容易地读到了加缪、罗素等现代思潮的书。
高中起,阮义忠就开始大量地发表插画等作品,19岁,大学联考落榜,他在台北街头晃悠,寻思何处可以收容他。晃着晃着,他来到了《幼狮文艺》的大门前,这是当时国民党团办刊物,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订一本,属于当地最重要的文化刊物,其新任主编刚从美国留学回来,观念新潮,捧着阮义忠的钢笔画,一口气就答应让这个莽撞的小伙子入社了。
钢笔画,阮义忠前后画了三年,成名很快。“当时文化界没有人不知道我的,”他很清楚自己在这段时间内的名气,但也就是这种名气,让20岁刚出头的阮义忠心生骄傲。兵役回来后,他想着画画成名太容易,还不如换点事情做,没想到退出容易进去难,人们请他吃饭喝酒,却没人敢用这个自诩“才高八斗”的骄纵青年。待业8个月,他靠着当时念大学的太太分一半生活费给他过活。“有人问我一生中什么打击最大,我说失业8个月,这还被人贬斥,这算什么打击的。”他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