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HOTO.NET
Nphoto.net
首页 > 资讯 > 摄影师 > 正文

『访谈』潘松刚:一份“再生”的特殊档案

2010-04-23 10:40   来源:外滩画报     网友评论 4 条   进入论坛

3月25日,第六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评选结果在上海揭晓,《中国人口报》摄影记者潘松刚的黑白组照《中国大地震丧子家庭再生育孕妇》获得第六届华赛新闻人物类组照金奖。他用影像记录的“再生育档案”,讲述了2008年汶川地震后一个个触动人心的“再生故事”。

2009年12月4日, 四川绵阳市404医院妇产科出现了令人讶然的一幕:一名男性摄影师出现在一间产房,用手中相机记录下新生儿第一声啼哭的模样。但现场没有人责怪摄影师的不合时宜,医生和母亲的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37岁的王晓琴已经不是初为人母。她有过一个10岁女儿,在北川县曲山小学读书,不幸于汶川地震中遇难。现在,时隔一年之后,王晓琴又剖腹产下一女婴——依照中国政府在地震灾区的“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项目”。

正如评论家赵青所说,这是一组复杂的照片:无论直视镜头的被摄女性,说服自己可以按下快门的摄影师,还是阅读照片的受众,恐怕都会怀有一种复杂的情绪,从死到生的矛盾和反差始终存在。照片揭示了大灾大难后的平静,面对死亡却孕育新生命的希望,柔弱、平凡女人的坚强和伟大……

摄影师名叫潘松刚,供职于国家人口计生委下属的《中国人口报》。由于他在此方面有10 年采访经验,加上计生部门对震后再生孕妇持续帮助所赢得的信任,被摄者与拍摄者之间的距离似乎拉近了。

潘松刚出生于1967年9月,当过4年体育教员,1993年5月开始做专职摄影记者。他在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说,“我跑了10年的农村报道,一年中几乎有一半以上时间扎根在中国农村。那里有许许多多的故事需要你去记录,而再孕母亲无疑是其中最感人的一篇。”


2009年3月21日,在四川省都江堰市向峨乡莲月村, 35岁的蒋雪兰再次怀孕9个月。她14岁的儿子在向峨乡中学读书,地震中遇难。

心伤与希望之间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导致许多父母痛失爱子。据四川省计生部门调查,地震中有子女死亡或伤残的独生子女家庭近8000个,其中死亡约3700个,伤残约3800个;有生育意愿的丧子计生家庭共计6000余个。

在都江堰地区,85%以上再孕妈妈都属于35岁以上高龄产妇,在分娩安全、胎儿出生缺陷等方面的危险系数都大大增加。为此,震后第78天,中国政府安排1 亿元专项经费,在灾区启动“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项目”,为这些夫妇发放“再生育免费服务卡”、建立再生育技术服务档案、针对每对夫妇提供个性化全程服务。截至2009年9月3日,灾区已有2500名妇女孕育新生命,1170名婴儿健康出生。

然而,新生命毕竟降生在重建中的家园,近乎赤贫的家庭必须面对生存难题。新妈妈们要承受怎样的压力和风险?新生儿能否帮助她们摆脱灾难的阴影?潘松刚心里不无疑问。

早在震后第二天,潘松刚就与同事赶到灾区,目睹了当地的悲惨景象和丧子父母们的无助和绝望。但他在摁了几下快门之后,泪水便模糊了双眼,再不忍心用镜头去刺激他们。

直到2009年春节前,一次朋友小聚时又聊起汶川,再次勾起潘松刚用镜头记录地震丧子家庭重新孕育的想法。春节过后,他开始利用周末时间,实施自己的拍摄计划。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阅读全文

文章分类:摄影师 标签:访谈  摄影师  华赛  纪实  新闻  
本文网址:http://dc.nphoto.net/news/2010-04/23/40d7efa36a24c78c.shtml

扫描关注微信
想第一时间收到最新的摄影资讯?请关注我们的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记住本站网址nPhoto.net,加入收藏
 评论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注册  
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高尔察克  2010-04-23 22:11 发表
#1
看过之后我很难过
leslie168  2010-04-27 12:48 发表
#2
很感动!
坚硬的虹  2010-04-28 02:38 发表
#3
这是一位很成熟的摄影师,面面俱到,赞赏!
NPHOTO网友  2010-05-04 17:13 发表
#4
选题好拍得好,有付出终有回报
网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摄影网观点。
现在有4人对本文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不良内容举报
  ©2012 新摄影. Nphoto.net.    关于NPHOTO  |   使用条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京ICP证120230号   京ICP备1200473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