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与富士胶片之战
在1934年135胶卷诞生的同时,富士胶片株式会创建。在当时,柯达肯定没有想到,富士胶片会成为它的头号市场竞争者。上世纪60年代,富士胶片在加强技术革新的同时,开始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初,富士胶片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柯达的老大哥地位受到了挑战。
就国内市场看,上世纪80-90年代,富士胶片一度统治了国内胶卷市场,市场份额最高时达到70%。然而,从1998年开始,柯达与6家中国感光材料企业联姻,成立合资公司,并在政策上抢占先机。2003年国内最著名的胶卷品牌乐凯也披上了与柯达合资的外衣。反观富士胶片,其市场份额却不断萎缩。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中国感光材料行业争夺战中,富士败北,它唯一的寄望就是在日后的数码影像技术上能挽回局面。
富士胶片标识的演变
135胶卷的混搭时代
上世纪60年代初期,135胶卷成功取代120胶卷市场第一的宝座,成为业内最重要的胶片格式。2000年前后,135胶卷的销量达到巅峰。据CIPA的统计,自1999年起,数码相机的产量以每年50-100%的速度递增,2000年数码相机的产量仅为1000万台左右,到了2003年已经增长至4000余万台;与此同时,传统胶片相机的产量却被腰斩。
2006年尼康宣布停产胶片相机。2008年,CIPA(日本相机影像器材工业协会)停止了135相机的出货量统计,改为仅统计数码相机、数码单反的生产销售情况。2009年,74岁的柯达KODACHROME(柯达康)停产。很多人开始唏嘘:数码技术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加速传统胶卷时代的结束。
但事实是,如今仍有为数众多的摄影发烧友或专业摄影师在使用135胶卷拍摄照片,虽然日新月异的影像技术让他们的选择多元化,但是135胶卷却已然被视为一种生活态度和品味的象征,是一种“范儿”。所以,135胶卷和数码影像的“混搭”也成为很多摄影师的选择。与此同时,在数码和传统之争的论辩声中,柯达旗下的各类胶卷产品却正在气定神闲的专注于不断地更新换代,相对稳定的销量及市场使得这些被称为世界上颗粒最细的胶卷也足以平和地迎来135胶卷诞生76周年的临近。
这也让我们重新思考,或许,现在就把数码技术定义为135胶卷的终结者还为时过早,技术的新旧并非是人们取舍的唯一标准,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几代媒体技术的和谐共存就是一个很好的先例。
76个年头,135胶卷成就无数经典时刻的同时也让自己不朽。无论再一个76个年头之后人类的影像技术会走向何方,且让我们向记忆致敬。
已经停产的KODACHROME(柯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