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径・短后对焦距离的RF卡口得以实现的高品质镜头。
——F1.4与F1.2在设计上的难度有多大不同?
前泷(光学设计):从数字上看,可能有人觉得F1.2和F1.4没大差别。实际在亮度上有半级的差别,也就是约1.4倍光量的不同,设计上难度的差别很大。 要说大光圈镜头的设计为什么难,一般来说光线通过镜头时会弯曲,也就是“折射”现象。光线折射会产生叫做“像差”的东西,是导致镜头光学性能降低的重要原因。明亮的大光圈镜头可以大量收入光线,但镜头口径相应较大,口径越大通过口径边缘的光线折射越大,越容易产生像差。要得到和小光圈镜头相同的画质,就需要更高效的像差补偿。F1.2、F1.4等所谓的大光圈镜头即使差半级光圈,设计上的差别也是非常大的。
光学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在临近卡口面的位置配置了大口径镜片。
——使用EF卡口能做出现在这个规格的镜头吗?
前泷(光学设计):要制造相同光学性能、规格的EF镜头非常难。基于EF卡口制造F1.2规格同样光学性能的镜头,需要增加镜片数量以抑制像差。但单反相机用的EF镜头要在镜头后方留出配置反光镜的空间,仅能在前方增加镜片数量,因此镜头前端会变大。当然理论上可以设计,但尺寸要控制在能作为产品成立的范围内基本是不可能的。从这方面看,短后对焦距离的RF卡口可以在距离相机成像面近的位置配置镜片,因此能实现高效的像差补偿。
大口径・短后对焦距离的RF卡口:以未来发展性为考量,采用短后对焦距离、与EF卡口相同的54毫米的大卡口直径,可在成像面附近配置镜片。光学设计的灵活性更强,可设计大光圈的高画质镜头、高规格镜头及小型轻量镜头等。
另外,RF卡口直径和EF卡口相同,都是54毫米的大口径规格,可以在成像面附近配置大口径镜片也是一大利点。RF卡口在光学设计上的灵活性得益于短后对焦距离与大口径这两个要素的兼具,缺一不可。不只这款镜头,很多其他的RF镜头也是如此,观察光学结构图可知,最后端(相机机身侧)镜片的尺寸已经尽可能大了。充分活用RF卡口在光学设计上的灵活性,才得以实现了目前的规格、性能和尺寸。
市濑(电子设计):在EF卡口上实现与RF85mm F1.2 L USM相同的光学性能,就要在镜头前端增加镜片,可能会增加对焦镜片组的重量,导致对焦速度降低。另外,伴随着镜片数量增加、镜片大型化,支撑镜头的机械部分也需要相应地变大,会使镜头整体变大、重量增加。考虑到对焦速度、镜头尺寸和重量的平衡,从机械、电子设计的角度来说,要以EF卡口设计出相同规格的镜头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