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明星,我更喜欢拍摄普通人”
但在数年前,迪兰诺却是好莱坞一些明星摄影师的助理。
“1980 年代初,我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读物理,我一点都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偶然的机会让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到了布勒松(Henry Cartier-Bresson)、罗伯特·弗兰克( RobertFrank)、安德烈· 柯特兹(AndreKertesz)等人的摄影集,他们的作品像锤子一样击中了我,让我立刻爱上了摄影。”
布勒松被公认为20 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他一系列经典的街头抓拍作品开创了“抓拍”之先河,其“决定性瞬间”理论对摄影史有里程碑式的贡献。与布勒松同时代的摄影师柯特兹则被布勒松奉为“真正的老师”;曾拍摄了《美国人》的弗兰克则因颠覆了布勒松的理论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大学还未毕业,迪兰诺就全身心投入到摄影中。他“继承”了布勒松的工作方式,使用轻便的莱卡相机走上街头,拍摄黑白照片。
上世纪80 年代末,迪兰诺搬去纽约,后来又到了好莱坞。他开始寻找机会,为一些大腕摄影师做助理。他曾与被公认为当代最著名的肖像与名人摄影师的安妮·莱博维兹(Annie Leibovitz)共事,甚至还有安吉丽娜·朱莉的前男友、著名时尚摄影师米克尔·孔德( MichelComte)。
如果选择留在好莱坞,迪兰诺完全有可能成为另一个安妮·莱博维兹。但是,迪兰诺没有选择这条光鲜大道,他厌倦好莱坞浮华的生活,向往像布勒松一样周游世界,拍摄对自己来说更有价值的照片。“罗伯特·弗兰克出生于瑞士,他却深入美国,拍摄出了《美国人》那样一部让人惊叹的作品。如果有可能,我也想要像他一样。”
迪兰诺决定不再从事名人肖像摄影。上世纪90 年代初,他成了一名独立摄影师。他的同行纷纷表示不理解,劝他不要丢掉这个“金饭碗”。在他们看来,迪兰诺想要做的事情只会让他穷困潦倒一生。
“实际上,我觉得那是我一生最重要、也是最好的一个决定。”1993 年,一个刚刚从日本回来的摄影师朋友告诉迪兰诺,那里“ 超乎想象”。怀着对东方的好奇,这年春天,迪兰诺乘上了去日本的飞机。
东京颠覆了迪兰诺对这个国家的想象,城市里夜晚绚烂的霓虹灯震撼了他,而这个国家高度现代化与传统共生的状态更是让他倾倒。原计划在日本进行9个月拍摄任务的迪兰诺,一待就是十几年。
至今,迪兰诺已经在日本呆了15 年。日本成了迪兰诺深入了解整个亚洲的大本营。亚洲,特别是中国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地理、文化、经济发展状况,给了他数不尽的拍摄题材。他的作品陆续出现在《时代》、《国家地理》、《新闻周刊》等杂志,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展出。
回忆当年在娱乐圈工作的经历,他觉得自己从这些大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他们非常善于看透明星们的内心,抓拍他们生活中的生动表情。”
而迪兰诺在好莱坞学到的另一课则是,比起明星,他更喜欢拍摄普通人。“对我来说,那个世界的人就像是宇宙里的黑洞,把所有的东西都吸进去,连光线也不放过。与其冒着随时被吞没的危险伺候这些耀眼的明星,我还是更愿意与那些生活在沙漠边缘、日日担心生计的人打交道。”
如今,他正在地球另一边的墨西哥城执行另一个拍摄任务,“这个城市杂乱无章。但是就在污染严重的高速公路旁,大片大片的向日葵正在欣欣向荣地生长着。人类的所作所为也许会导致其自身的灭亡,但自然与生命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