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感光
该部分突出的是摄影的感光—“曝光”的社会学意味,将带有记录性的摄影类型(纪实摄影)置于“感光”这个概念之中,以直面社会生活的真相。在体现出摄影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关联的同时,以多元的姿态(比如疏离的、冷漠的、亲近的、平行的、批判的等等)来讲述社会问题和民生状况。因此,本单元主要是用摄影对社会事件、社会生活的纪录,并通过专门策划来组织展览。具体的专题主要有:
一、《家国叙事六十年》(系列)
1,《国家·六十年》由《人民画报》60年的每一期封面组成。
2,《我的家庭记忆》 (张甸)
3,《我的青少年时期》(王景春)
4, 《赖汝强家庭档案》(赖汝强)
二、《布达拉的见证》(蓝志贵)
三、《汶川地震周年纪念》:这里既有汶川人在地震后自拍、自选的摄影作品 ,也有《网易》策展人选出的作品,同时还有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摄影记者的流媒体作品。
四、《SARS背影——被遗忘的非典后遗症人群》(张立洁)
五、《流浪者·爱心家园》(日越)
六、《剪彩》(张凡彪)
七、《天安门广场·360°》(鲍乃庸)
八、《别墅人家》(赵利文)
九、《广州华南虎》(黎永泰)
十、《复制战争》(李洁军)
十一、《西单民主墙·1978》(李晓斌)
十二、《无题》(魏壁)
十三、《黄羊川计划》(周庆辉)
十四、广东美术馆藏李振盛捡回来的“废照片”
《牧鸭》吕厚民
《行军》石少华
十五、《柬埔寨监狱影像专题:S-21监狱死囚档案》,这是一组死囚犯的档案照片,可能是摄影史上最特别的肖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