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国际视野
本单元的内容选自17位来自欧洲、亚洲、拉美和北美地区的艺术家的自19世纪90年代到 2008年的作品。参展艺术家来自各个年龄阶层,均具有专业背景,有些是国际著名摄影家。
一、 历史视角(从沙龙人像到社会及其仪式, 1890s—1930)
“历史视角”部分将着眼于摄影的源头——拉丁美洲。同亚洲大部分地区一样,拉美的摄影史刚刚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拉美国家于19世纪前五十年才独立。当时摄影已逐渐显出其“威力”,这些新生国家试图借摄影找寻国家身份与社稷方针。仅在法国的达盖尔发明照相机六周之后,摄影棚便在拉美主要城市及港口出现。在19世纪进入尾声之际,重要的摄影技术却由出生在拉美的摄影师们奠定根基。中国摄影史学家近来在中国搜集到的早期摄影的题材和体裁,在拉美几乎全部有迹可寻,但纵观整个20世纪,早期的拉美摄影师却是名不见经传。
1, 罗穆阿尔多·加西亚(Romualdo García),《变迁中的墨西哥》, 墨西哥,1905-1914
2,梅利顿·罗德里格与本杰明·德拉卡列(Melíton Rodríguez,Benjamin de la Calle ),《建造现代城市》, 哥伦比亚,1897-1928
3, 胡安·何赛·德赫苏亚斯(Juan José de Jesus Yas),《殖民遗产—天主教堂》,危地马拉,1880-1916
4,巴尔加斯兄弟(The Vargas Brothers),《现代主义在安第斯山》,秘鲁,1912-1930
二、现代纪实—社会现象与事件(从纪录到隐喻、摄影表达与社会事件,1980s—2008)
即使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只有为数不多的摄影师们将镜头用来揭露社会问题和不公平现象,极少数人会把摄影当作一种探求暴力、战争、贫穷、权力及压迫背后的社会心理的手段。至20世纪上半叶,摄影开始真正转向记录人类社会种种问题的视觉文献。
这一部分选取了六位国际级摄影艺术大师的作品,其中三位用传统镜头再现社会,另三位则通过隐喻及符号象征刻画出暴力、战争、压迫下的社会真实。
A.作为记录的档案
1, 唐娜·德西薩雷(Donna DeCesare ),《美洲少年犯罪实录—洛杉矶,墨西哥和萨尔瓦多》,美国,1995-2008
2, 海蒂·布拉德纳(Heidi Bradner),《来去自由—车臣战争》;《第二太阳之地 –来自亚马尔苔原的涅涅茨人》,美国,英国,1996-2002;2001-2003
3, 马克·安思宁(Marc Asnin),《我的叔叔查理—生活在纽约》,美国 1981-2009
B.作为隐喻的档案
1, 爱德华多·穆尼奥斯(Eduardo Muñoz ),《动物园标识》,古巴,美国,1990-1992
2, 保拉·鲁特林格(Paula Luttringer),《哭墙—阿根廷秘密拘押所》,阿根廷,法国,2000-2008
3, 吉娜·格罗乌尔(Gina Glover),《战争的游戏场》,英国,2006-2008
三、 作为当代观念艺术的摄影—综合媒介(政治,阶级与伦理—寻找新的视觉语言)
如今摄影不再是传统意义的二维印刷,当代艺术家通过摄影建构现实,将摄影与其它媒介相结合。选取的五位艺术家的作品均瞄准社会议题,运用建构现实、叙事文本与数码卡通的并置、三维技术、电子蒙太奇以及戏剧化呈现的方式,来探究权力、阶层、景观、伦理这四大问题。
1, 阿努·马修(Annu Matthew),《来自印度的印第安人》,印度,美国,1880-2000
2, 彼得亚雷·奇津斯基(Piotr Chizinski),《卧室规模—对美国社会阶级的调查:消耗者之国,住宅维生系统》,美国, 2007-2009
3, 阿尔弗雷多·德斯特凡诺(Alfredo de Stefano),《光之风暴—沙漠的故事》,墨西哥,2006-2009
4, 金我他(Atta Kim),《博物馆计划:现场直播,非军事化地区》,韩国
5, 阿尔弗雷多·伽(Alfredo Jaar),《沉默之声》(装置作品),智利,美国,2006-2009
这是一件大型混合媒体装置。这件装置作品糅合了建筑、影像以及摄影,强调了摄影新闻工作中的道德实质;它运用了语言、文学以及表演形式,主题为达尔福尔(苏丹西部一地区)的饥荒及政治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