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吕布接受专访
题记
这是纪实摄影大师马克·吕布第22次来到中国。春天将尽的时候,88岁的他携妻子一起现身上海美术馆,给这次专为自己举办的摄影回顾展命名为《直觉的瞬间》。展览中的118组照片,是马克·吕布和助手在巴黎工作室从35万张底片中精心挑选的,时间跨度50年。在这些照片中,黑白照片居多,我想那应该是基于他的一种审美理想的坚持,正如他至今还坚持用那台老得掉渣的1984年产徕卡M6相机配35mm镜头。尽管摄影技术日新月异,早从胶片转向数码,他的装备却十多年没有更新过。马克·吕布坚持只用现场光不加辅助光,无数次,这个“拿小相机的小老头”,轻柔地摁下快门,铸就了属于他的“跨越东西文化的传奇”。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他20多次来访中国,拍下大量经典照片,见证并记录了中国社会的现状与变化。
8岁第一次给人拍照;14岁拥有人生第一台相机;1951年辞掉工程师的工作,变兴趣为职业;近30年玛格南图片社的成员身份;作为首批被批准进入越南、尼泊尔地区拍摄的欧洲摄影师之一——马克·吕布在全球的跑动半径大得惊人。非洲、越南、美国、中国……他一直不停地行走于各个不同的地方,用镜头将一切被他眼睛捕获、同时又打动他的瞬间都记录在了最原始的银盐胶片中。
只是,眼前的马克·吕布真的有些老了,法语与英语的边界从他的脑海到唇边的反应开始变得模糊不清。满头银发的他微微驼背,这应该是经常弯腰寻找角度导致的职业病,访华日程的安排让老头儿看起来多少有些疲惫。在我们的对话中,我曾试图寻找些相对轻松的话题,譬如“喜欢吃什么中国食物”,“觉得哪里好玩”,但这些显然无法激发他的兴趣,他低垂着脑袋始终也给不出一个答案。直到说起他热爱的摄影,他呆滞而迷离的眼神突然有了神采,说到尽兴处,他甚至手舞足蹈起来……
马克·吕布几乎是为摄影而生的。我注意到,当他用颤抖的双手从怀中掏出相机时,他憔悴的面容突然消失了,原本呆滞而迷离的眼神瞬间充满张力和锐气。他似乎用尽了全身力气,拼命睁开了躲在相机取景框背后的右眼。嘴角在微笑,双手顿时在空气中定格。
他自称是个“拿着小照相机走路的人”。“我不停地仔细观察周围的东西,有时候会拍下些无关紧要的细节。那使我很着迷,但我并不创作故事。我只是个琐碎细节的收藏者。”在对象面前,马克·吕布从来不是一个突兀的闯入者。他手执照相机的样子,更像是一幅作品的背景,他时而冷静思考,时而热切等待,平衡着极端和矛盾。对这个大多数时间保持沉默的老人来说,摄影已经不全是职业,而是一种激情,一种执着,正如马克·吕布摄影作品集篇首的那句话:摄影之于我,远胜于某种专业技术,是一种令我近乎着魔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