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也晚,进入摄影尤晚。等我到了在照相器材店里隔着柜台玻璃痴痴凝望的时候,国产相机中能见到的便只剩下凤凰,寥寥数只蹲伏在角落里。不见凤凰的绚丽,只剩下家鸡的寒微。而我买的第一款相机,是日本的尼康。
也在报刊上读到过关于国产相机的只言片语。印象是,国产相机也曾有过花开遍地春色满园的好风光。当然,就整个社会的物理空间来看,所谓的“遍地”不过只是某些特定的狭小地界,集中在照相馆和公园一类旅游景点;而国产相机的“春天”,则是由千万普通中国人的纪念照片(家庭合影、结婚照、入伍照、儿童生日照、旅游纪念照等)烘托而出的。
这个印象,带给我的是一种失落感。个体记忆与一段多姿多彩的集体记忆几乎不发生重合,这段集体记忆在经由个体言说时变得异常困难,于我而言总是怅怅然。惟一的补救办法是,凭借这段集体记忆的物质遗存(如照片,再如相机),去进行精神上的回溯与想像。怎奈,照片易得,相机难求!
如果有这样一家相机博物馆,藏品清一色是国产相机,那么便是让我觅到了集体记忆的底座。有。在长春,名曰“长春中国照相机文化博物馆”。推门而入,一千余种式样各异的国产相机扑面而来,心中的感受恐怕惟有“叹为观止”四字方可形容。
馆主周焕臣,男,五十岁,长春人氏,收藏国产相机十年有余。他与国产相机结下“善缘”,始于1989年的一次经历。当时他陪一位德国朋友去参观国内某地的自行车展,不料那位朋友意兴索然,询问之下直言以告:“你们中国是自行车大国,但这么多自行车里面竟然没有一台中国造的自行车!”正是这句话,触动了喜爱摄影并已参加过摄影函授学习的周焕臣,在他头脑里搅动起一个朦胧的想法……如今,周焕臣仿佛在用他的每一点努力遥遥呼应着当年那位德国人的愤愤之见:这个博物馆里面,全部都是中国造的照相机!国产相机收藏,论种类之全、数量之多,国内不作第二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