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坏家伙”
王洪斌最后一天在彩色胶卷整理生产线上工作是7月27日。不久,他便接到不少向他索要乐凯胶卷的电话。
9月5日,乐凯胶片对外宣布停产消息当天,北京五棵松摄影器材商城的摊位老板李勇发现,最近过来询问乐凯胶卷的人开始增多。他干脆从库房角落里搬出了剩余的一箱半存货,摆在门前显眼的位置,并随手把价签上的“13”描成了“18”。
一些淘宝店主似乎也察觉到了类似的情况。在网站的销量统计中,乐凯胶卷的销售记录大多从9月中旬开始,此前寥寥无几。而不少商家更是为其贴上了“收藏国货”的标签。
但上一次受到热捧已是有些久远的事情了。那时的王洪斌充满了幸福感。
1989年,他从乐凯职业中学毕业,由于父亲是乐凯研究院的老员工,所以进入乐凯没费太大周折。但对于没有内部关系的毕业生,这在当时的确是件难事。在当时以及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乐凯就是保定,保定就是乐凯。
上世纪90年代,乐凯逐渐进入市场爆发期。当时城市里的相片冲洗店是个热门的生意,逢年过节都需要排队。
王洪斌赶上了好时候。到2000年,乐凯占据国内100%的航空航天胶片市场、70%的电影胶片市场、50%的黑白胶片份额以及30%左右的彩色胶片份额。其上市公司乐凯胶片也在当年达到了业绩的顶峰,净利润2.15亿元,主要都来自彩色胶卷。
这也直接体现在王洪斌的收入上。他所在的车间,乐凯胶卷的月产量从几十万只逐渐上升至一两百万只。最多的一个月曾经生产了600万只乐凯胶卷。当时加班和超额完成任务都会发奖金,王洪斌的月薪也从参加工作时的30多元快速攀升。他至今还记得,2000年的某个月拿到了1500元奖金。
最让他得意的地方是,逢年过节王洪斌总会拿着相机给大家照相,而家里人还要特地为此换上新装。加之当时冲洗店对乐凯的职工还有一些优惠,因此他们要比一般家庭有更多的拍照机会。这让他觉得“自己好像突然间地位都提高了”。
但之后,王洪斌的工资就再也没有涨过,而且持续了很多年。
事实上,有个家伙和王洪斌同岁。1975年,在地球的另一端一个叫做美国柯达实验室的地方,诞生了一个有些笨重的大家伙,它的名字叫数码相机。
王洪斌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同龄人”在日后拿走了他的工资,甚至抢走了他的工作。更具嘲讽意味的是,这个坏家伙最先干掉了自己的父亲——美国影像产品巨头伊士曼柯达公司。
最新的消息是,已经申请破产保护的柯达正在启动多项专利权出售交易,用来拖延这艘腐朽巨轮下沉的时间。
相比之下,乐凯的状况尚不至于这么糟糕。但不可否认的是,自2000年之后,乐凯胶卷的销量持续下滑。五年中,乐凯胶片的盈利能力下降了将近90%。
但王洪斌彼时还抱有幻想。当时的人们对数码相机还有疑虑,毕竟那时候数码相机的像素很低且价格昂贵。怀揣这种想法的人占据多数,包括胶片领导者及数码相机的发明者柯达。
此前,产品的生命周期往往是沿着抛物线式的路径演绎,但是整个胶卷行业都没有料到,从顶端下滑的时候,趋势几乎是自由落体式的垂直跳水。“数码技术成熟得太快了,这些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乐凯集团总经办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朱海河只能如此感慨。
另外,胶卷在航天及军事上的应用给了乐凯一些错觉。虽然知道用胶卷的普通消费者可能会越来越少,但由于当时仍然具有清晰度的优势,一些乐凯内部的人认为,胶卷还会继续在军事等特殊领域保留下来。但事实是,2009年的军方订单成为向乐凯采购的最后一批胶片。
这也意味着乐凯停产进入倒计时。不久,工厂出现阶段性停产,而且王洪斌再未接到过任务单。自去年后半年开始,这种停产与复工之间的跨度越拉越大。最近的两年中,他所在车间的工人从最多时的400人陡降至最后的十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