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2005年)
“天空”(2008年)
影象背后世界的核
2006年后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Margot的想法,而她的艺术作品也从魔幻超现实的风格骤然进入抽象、平白而更突出思考内在的艺术形式。我们选择了她在2007年创作的“窗口”与“天空”,在这两个作品里,我们看到她最近在生命思考层面上的不同。
信息时报:能谈谈“天空”(2008年)和“窗口”(2007年),我想知道这两个系列背后的创作灵感和想法。
Margot:这两个作品结合了相片和影象。在“窗口”(2007年)里, 是一个悬挂起来的关于我的相片。它其实是一个影象,但同时它依然立足于相片本身。它是把我、我妈妈和我的外婆三人的影响重叠,所以我的面总是在三人的脸中波动不停。人们总是说“孩子是将来”,但在影象里,我妈妈和我外婆的脸才是我的将来;我从她们中看到我的将来,她们从我这里看到她们的过去。
“天空”是一张悬挂在天花上关于云的相片。我设置了一块镜子在户外停车场,然后在走廊也设置了一块镜子,通过从户外的折射光,把太阳光一直引入室内的相片框内。拍照是捕捉天空的一种办法,但在这个个案里,相片是依赖真正的天空的呈现。它是我想把真实世界挤进相片的一种尝试。
信息时报:近来在做什么?它和过去的项目有什么不一样?
Margot:“天空”是我最近的创作,同时它也是一个装置,与我之前的摄影有很大的不一样。正如你留意到,我的作品风格改变是从2006年开始。那时刚从学校毕业,那是一家让学生反省他自己的作品的学校。而改变的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生活上的。我曾有一次在骑自行车的途中撞上了一辆汽车,在一瞬间我真的意识到我可能要死了!这件事可能对其他人来说已经是过去了,但依然对我来说是一种陌生的感觉。这件事让我会想到我的摄影。当一个人消失的时候,图片可以帮他留住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吗?图片的力量是很微小的,我开始停止相信一直以来我创作的幻想形式,并开始关注当快门按下后,在图片背后分解开一层层关于这个世界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