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性
正如前述,这三款相机在功能配置上几乎相当,所以操控性就成了对比中的重要因素。
佳能G系列一直走“复古”路线,G12也是如此。机顶的曝光补偿、感光度及拍摄模式转轮;机背上的四方向键及转盘;没有太多按键。对佳能相机来说,这些基本足够满足控制需要。开机后,转轮的指示灯会亮起,在较暗的环境中也能看清。相机的操控性有一定的提高。G12一个比较明显的缺陷是拍摄视频时不能变焦,不过我并不打算在此对这些相机的视频问题深入,以后会专门写一篇文章进行讨论。
尼康看起来抛弃了尼康自己的UI而去抄袭佳能的。不知道尼康为什么要设计一个曝光补偿转轮,尼康用户想要的明明是一个按键。更有甚者,还设计了一个遵循佳能命名法的Av/Tv键(就在我们都希望那是一个曝光补偿键的地方),把尼康对G系列的“羡慕”表现得一览无遗。我都可以想象尼康工程师开会的场景:“如果佳能这么做不错,那我们也这么做吧。”这不是我父亲用过的尼康,更像是我叔叔用的佳能。尼康只做了一件有意思的改动:在转轮上设计了一个按键。用转轮选择设置项目(感光度、白平衡等等),然后按下按键,用机背指拨转轮进行参数设置。这一点上更像尼康。但是可能他们抄袭的佳能的资料中某处写着“3个转轮”,所以他们就采用了3个转轮。3个不同风格的转轮。
松下延续了自己之前的UI。现在我们有了机背指拨转轮和松下式的按键布置(方向键加专用键),仍然保留了Quick Menu键设计。
严肃的摄影者希望能快速进行多项设置:曝光模式、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及白平衡。同时还要能方便地进行另外一些设置:照片质量、对焦模式,及长宽比。他们还想用一个设置来完全控制相机的一组主要参数。
在最后一点上,三款相机都符合需要:这三台相机都提供自定义设置(佳能和松下:C1、C2;尼康:U1、U2、U3)。你可以自定义一组设置,并快速地切换过去。如果你用一组设置拍摄JPEG格式,另一组设置拍摄RAW格式,就可以使用两个专用设置。
下面具体讨论每台相机的设计。它们是否存在操控性问题?